中央一号文件指出今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
2月1日正式公布的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锁定“三农”。这份名为《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的文件,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1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首次连续6年发布关于“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
■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首要任务
持续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正日益加深,对农业农村发展的冲击不断显现。对此,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2009年可能是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也是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极为艰巨的一年。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这是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央对“三农”工作的新定位。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要夯实农业这个基础支撑。中央一号文件特别强调,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千方百计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今年将通过进一步增加农业农村投入、较大幅度增加农业补贴、保持农产品价格合理水平、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等方式,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
同时,国家还将加大力度扶持粮食生产,支持优势产区集中发展油料等经济作物生产,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标准化健康养殖,严格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加强农产品进出口调控,从而稳定发展农业生产。
《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去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680元,实际增长8%左右。但下半年以来经济环境骤变带来的新困难与历史形成的老问题互相叠加,农民持续增收的难度明显加大。中央一号文件对此有清醒认识和充分估计,提出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保持农产品价格的合理水平,既是稳定农业生产最有力的措施,也是增加农民收入最基本的保障。为了防止谷贱伤农,保障农业经营收入稳定增长,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主要农产品储备,密切跟踪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变化,适时加强政府调控,灵活运用多种手段,努力避免农产品价格下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1月24日已宣布,2009年继续在稻谷主产区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提高到每50公斤90元、92元、95元,均比2008年提高13元。这次提价幅度是2004年我国实行粮食收购保护价政策以来最大的一次。
加大农业补贴力度,是国际上支持保护农业的普遍做法,也是我国的一项长期政策。近几年,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农资综合补贴这“四大补贴”不断增加,去年资金总额达1028.6亿元,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在此基础上,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进一步增加补贴资金,并逐步完善补贴办法,使目标更清晰、操作更简便、效果更显著。
促进农民就业创业是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加的关键之举,也是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今年农民工新增就业机会难以增加甚至会减少,靠外出务工经商来拉动农民增收的渠道遇到了严重阻碍。因此,中央一号文件规定,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增公益性就业岗位,要尽量多使用农民工;采取以工代赈等方式引导农民参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开展针对性、实用性强的农民工技能培训。
此外,针对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情况,文件还提出要在贷款发放、税费减免、工商登记、信息咨询等方面提供支持;保障返乡农民工的合法土地承包权益,对生活无着的返乡农民工要提供临时救助或纳入农村低保。
■提升农民消费水平成为扩大内需的重要途径
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是国家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出的一项重要部署。而扩大国内需求,最大潜力在农村。据测算,农民消费每人增加1000元,全国就能增加内需9000亿元。
为此,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
——支持流通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建立区域性农村商品采购联盟,用现代流通方式建设和改造农村日用消费品流通网络,改善农村消费环境。
——在全国范围实施“家电下乡”,对农民购买彩电、电冰箱、手机、洗衣机等指定家电品种,国家按产品销售价格一定比例给予直接补贴,并根据需要增加新的补贴品种。
——加强农资产销调控,扶持化肥生产,增加淡季储备,保障市场供应。
——支持供销合作社、邮政、商贸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推行农资信用销售。
为了进一步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中央一号文件还提出,调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规划,把农村学校、国有农(林)场纳入建设范围;扩大电网供电人口覆盖率,加快推进城乡同网同价;2010年底基本实现全国乡镇和东中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油(水泥)路,西部地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
在一系列加快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的利好政策中,尤其引人关注的是,今年国家将在农村教育、医疗和低保等关系农民基本生活、解除消费后顾之忧等方面有大动作,如:提高农村学校公用经费和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标准,对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学生实行免费;开展门诊统筹试点,有条件的地方可提高财政补助标准和水平;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补助力度,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和补助水平。(董峻 姚润丰 于文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