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湖南选人用人新导向:"三个不吃亏"激活了基层

[阅读: 次] 来源:《湖南日报》  [字体: ]
  营造风清气正用人环境,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用“三个不吃亏”导向引领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湖南省委从推动科学发展、加快富民强省、构建和谐湖南的实际需要出发,坚持“不能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能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用人导向,2006年以来,在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作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营造了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激发了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为促进全省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扩大了民主。一是在干部考察中扩大民主。2006年省市县乡四级党委换届和2007年省市县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对拟进领导班子人选进行全额定向民主推荐,对现任领导班子成员进行民主测评和民主评议。在考察中,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把过去单一的“官评官”拓展为“官评官”和“民评官”相结合,广大干部群众和代表对省委的提名人选认同度很高。省委组织部委托省统计局在全省开展的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选人用人公信度的满意和比较满意率为81.9%。二是在干部任用决策中扩大民主。今年3月,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扩大了票决范围,除对8名市委书记、2名市长进行票决外,还对省政府组成部门的27名正职提名人选进行了无记名票决。三是在公选和直选中扩大民主。去年,公开选拔了13名厅级领导干部,首次拿出省直部门正职和副市长职位进行公选。选择了37个乡镇进行了乡镇党委委员公推直选试点,对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扩大基层党内民主进行了有益尝试。

  激活了基层。2006年,省委选拔10名优秀县乡党委书记到省直机关任职,在各地各界引起较好反响,中央给予了充分肯定,向全国推介了我省的做法。2007年,省委出台文件,解决在职村干部误工补贴和离任村干部生活困难补贴;两次请县、乡、村干部代表列席省委常委会;把乡镇党委书记纳入省委党校主体培训班培训,还分两批组织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主任)到江苏华西村、山东南山村进行集中培训;开展了从优秀村干部中考录乡镇公务员试点工作,共有89名村干部被录用,特别优秀的村党支部书记被直接提拔为乡镇党委副书记。今年,省委着力抓村级组织运转保障机制,新增对村转移支付资金2.324亿元;选派了1416名大学生到村任职。

  完善了考评。省委制定下发了《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分析和考核办法》和《市州政府领导班子实绩分析有关物质文明建设的评价要点及计分办法》,改变“唯GDP论英雄”的做法。全省市州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中提拔的省管干部,推动科学发展的实绩综合考评排名都比较靠前。2007年以来,我省作为中央的部门考核工作试点省区市之一,从省、市、县三级选择了30个单位进行《部门考核评价办法》试点,提拔重用了推动科学发展实绩突出的18名干部为部门负责人。

  拓宽了视野。努力营造“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唯地域”的氛围,多渠道、多形式聚人才、育人才、用人才。分两批从全国著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引进12名博士后来湘任职,还从省内高校选派15名博士到县(市、区)担任党政副职,吸引了一大批高尖端人才来湘干事创业。2007年以来,我省与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四川6省市互派挂职干部已达118名,其中我省选派到外省市挂职的干部78名。分期分批组织各类干部进行专题培训。从机关选派了一批优秀年轻干部到县(市、区)锻炼。

  规范了权力。省委选择望城、醴陵、石鼓、邵东、汨罗等5县(市、区)作为全国的“科学规范和有效监督县(市、区)委书记用人行为”试点,促进隐性权力显性化、显性权力规范化。省委先后出台《关于切实解决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几个突出问题的意见》等文件,明确了换届工作中的“六条纪律”和“四个不准”。省委组成19个指导组、4个巡视组,对换届工作实行全程监督指导。2006年以来,全省共立案查处违反组织人事纪律案件27起,有28人受到纪律处分,32人受到组织处理。

  创新选人用人机制,关键在改革、希望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改革

  ——用“三个不吃亏”要求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落实“三个不吃亏”要求,创新选人用人机制,解决干部人事工作中的问题,关键在改革、希望在改革、根本出路在改革。

  选人用人要重导向。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把“三个不吃亏”作为新的理念来倡导、新的导向来坚持、新的要求来落实,引导各级干部把主要精力和追求用到为人民服务上、为事业发展上。要继续坚持以德为先,用靠得住的干部,把政治上坚定忠诚、能自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选任干部第一位的标准;坚持责任为重,用敢担当的干部,把能否创造经得起实践、群众、历史检验的政绩作为检验干部的重要标准,把是否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和开拓创新能力作为选人用人的重要条件;重用那些求真务实、埋头苦干、不事张扬、默默奉献的干部;坚持公认为上,用民意好的干部;坚持廉洁为贵,用律己严的干部,廉洁选人,选廉洁的人,营造一种“不跑不送,照样使用,又跑又送,查处不用”的良好氛围。

  选人用人要重基层。要建立上级党政机关从基层和生产一线逐级遴选干部机制,加大从村、社区、企业定向考录基层公务员的工作力度,探索从优秀村干部中选拔乡镇党政领导的办法,大力选拔县乡优秀干部到省、市党政机关工作,选拔党政正职都应当注重基层工作经历,形成来自基层的党政干部选拔培养链。今年将定向公选一批乡镇党政正职到省直机关任副处长。做好选聘大学生到村任职工作。鼓励更多的机关年轻干部到基层、艰苦地区和生产一线去,工作在基层、提高在基层、成长在基层。

  选人用人要重民意。在推荐、测评、考察谈话的实际操作中,加大群众意见的权重。落实党委常委会任用干部票决制,扩大全委会干部任用票决范围,试行差额票决,实现干部选拔任用好中选优、优中选适。改革和完善党内选举制度,改进候选人提名和介绍办法,逐步扩大市、县选举差额比例;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公推直选的范围,逐步扩大到机关、街道、企业、学校。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的力度,完善一般干部公开选调、领导干部公开选拔、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的机制。开展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群众满意度调查,将调查结果作为评价地方党委(党组)领导班子工作实绩的重要指标。

  选人用人要重实绩。建立以促进科学发展为目的、以实绩考核为载体、以考核结果运用为导向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干部实绩“民评官”的方法,做到干部实绩评价群众公议、结果公示、社会公认。完善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办法,建立以岗位职责为重心的领导干部绩效考核机制。

  选人用人要重监督。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监督“一把手”用人行为机制,适时适度公开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在更大范围内接受监督。建立干部选任工作责任追究制度,对违规用人和用人严重失察失误,依规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完善审计、巡视、诫勉谈话、函询等监督办法,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管理监督。

  选人用人要重规范。干部选拔任用必须以制度作保证,实现靠制度选人、靠制度用人、靠制度管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干部人事制度和政策法规,加大督促落实力度,违规必究。选拔干部进机关、下基层、干部交流、公开选拔等,应当建立长效机制,克服随意性。

  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

  ——用“三个不吃亏”理念贯穿本次干部选任改革

  这次干部选任改革突出了“四个需要”:一是推动事业发展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需要。注重领导职位资源的优化配置,扩大机关干部和基层干部的交流,促进优势互补和结构合理。进一步畅通了党政干部、企业干部、高校干部“三支队伍”的交流渠道。切实把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二是落实“三个不吃亏”用人导向的需要。这次选任的干部,是从“综合素质高的人”、“干事的人”、“老实人”中好中选优、优中选适选拔出来的,给他们委以重任,优化政治生态,让符合“三个不吃亏”要求的人有奔头,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有助于营造风清气正的用人环境。三是建立从基层选拔干部长效机制的需要。加大提拔优秀县(市、区)委书记到省直机关任职的力度,建立从基层选拔干部的长效机制,有助于形成来自基层的党政干部培养链,激励广大干部安心基层建功立业。四是从战略上加大培养优秀年轻干部力度的需要。选派下去的干部都是40岁左右的优秀年轻干部,综合素质高、业绩突出、发展潜力大,但缺乏基层或多岗位锻炼经历。让选派下去的干部去基层“补课”,积累领导工作经验,加深与群众的感情,提高领导水平和能力,有助于干部的健康成长和事业的薪火相传。

  省委常委会议决定,将提拔到省直单位任职的优秀县(市、区)委书记和交流到市、县的优秀年轻干部拟任人选,以及部分市和省直部门党政正职拟任人选,提请九届五次全会审议表决。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一是对更大范围的干部选任进行票决,更好地发挥全委会对干部任用的决策把关作用。进一步拓展全委会票决干部的范围,是干部任用民主决策机制的深入改革创新,旨在更有效地保障全委会对干部任用的决策权,更好地维护全委会委员在干部任用上的选择权和监督权。就是进一步发扬民主,依靠全委会来集体把关,依靠多数人来选人。

  二是对更大范围的干部选任信息进行公开,更好地让选人用人权在阳光下运行。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剂。把按照“三个不吃亏”要求所形成的这次干部选任方案、拟任人选产生的过程、拟任人选的个人情况,在全委会上向大家公布,进一步破除干部选任决策的封闭性和神秘化,进一步增强选人用人公信度。

  三是对更大范围的干部选任进行监督,更好地端正选人用人风气。把常委会的选人用人行为在全委会上接受监督,把是否符合“三个不吃亏”用人要求的评判权交给各位委员,在更大范围体现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让党放心,让群众满意。

  ■新闻链接

  “三个不吃亏”是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春贤于2006年3月代表省委提出的一种选人用人新理念和新导向,即“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

  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最主要的就是要让德才兼备、坚持科学发展不动摇、推进富民强省有成效的人不吃亏;不让干事的人吃亏,最主要的就是要让敢闯敢干、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实绩突出的人不吃亏;不让老实人吃亏,最主要的就是要让思想务实、生活朴实、作风扎实、不事张扬、默默奉献的人不吃亏。

  文字整理/王志红 蒙志军 孙敏坚


2008-11-19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30年来纪检监察机关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回顾
下一篇:盛茂林在湖南省公开选拔优秀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到省直机关内设机构任职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