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巴南区公选领导干部“新招”纳“良才”
为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视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拘一格选拔优秀人才,巴南区今年面向全国公开选拔11名区管领导干部,吸引了来自全国18个省市的252名优秀人才报名,其中有博士研究生16名,研究生69名,区外考生占79.4%(其中市外考生占26.2%)。经过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程序,最后确定了10名拟任职人选,其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5人,副高级职称以上的3人。
图为笔试考场
“要职低槛”广纳人才。为吸引各方优秀人才参加公选,该区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推出重要职位。该区精心挑选了11个公选职位,其中,既有区建委、区旅游局、区法院、区检察院等重要职能部门的领导职位,又有清华中学、市七院等省(市)级重点中学和医院的领导职位。二是学历适度放宽。除学校、医院的报考职位外,对文化程度统一设置为1999年前(大学扩招时间)毕业的,前学历为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后学历为本科及以上;1999年后毕业的,前学历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让更多有真才实学的人才不会因为学历的“高门槛”而望而止步。三是重求专业人才。为了选拔优秀的专业领导人才,对11个公选职位都提出了相关的专业要求或具有相关工作经历,其中法院、检察院和学校、医院的职位还要求具有与业务工作直接有关的资格证书或任职经历。
图为笔试考场
“精设三关”遴选人才。为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该区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精设“考局”,力求干部品行、才能、资历与任职岗位相匹配。一是“精设”笔试。考试试题委托重庆市领导干部考试中心命制,其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分别占70%和30%的计分权,考试内容注重对报考人员专业性知识的测试,力求“高分”与“专才”相统一。二是“透明”面试。面试考官由市委组织部考官库人员、区级领导和“轮换考官”(各职位所在单位主要领导)组成,既有合理结构、又具较高层次。面试时,专门设置了旁听席,由区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报考职位所在单位干部职工参加旁听,增强了面试的透明度,落实了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三是“调研”工作。在考察前先安排考察对象到报考单位以报考职位的角色进行为期一周的调研。调研结束后,还要就如何做好该职位的工作进行演讲,由报考职位所在单位领导班子和干部职工进行岗位适应性评价,并到其所在单位进行了能力素质量化测评,把调研、演讲、测评作为考察的一个重要内容,能更充分地了解考察对象的实际工作能力和水平。
图为面试考场
“人岗相适”用好人才。在经过笔试、面试、体检、考察等选拔程序的基础上,区委按照人尽其才、人岗相适的原则,以无记名投票表决确定出了10名拟任人选,并进行了公示。对本次公选的领导将实行一年的试用期。试用期满后,严格进行考核,经考核胜任现职的,正式任用;不胜任的,免去试任职务,按试任前职级安排工作或退回原单位工作,以最大限度地实现人岗相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