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
南昌市、县区联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综述
为了进一步开阔用人视野,拓宽选人渠道,引入竞争激励机制,今年5月初,我市再次启动了“市、县区联动”机制,面向省、市乃至全国范围公开选拔县、科级领导干部。8月8日,经过数轮筛选,层层选拔,我市42名公选干部正式走上各自的岗位,公选工作尘埃落定。从“伯乐相马”到“赛场选马”,我市通过“阳光竞争”的选拔方式,使得一批政治素质好、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走到领导岗位上来。
报考比例创新高
我市面向社会公开选拔42名领导干部的消息在省内外引起热烈反响,符合条件的干部踊跃报名。各县区、市直各单位都积极行动,鼓励和动员符合条件的人员积极报名。符合报名条件的同志也踊跃报名,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接受组织和人民的挑选。
市公选办和各地报名点咨询电话不断,报名场面火爆,报名人数节节攀升,在短短的5天时间内,42个职位共有2783人报名,报考比例达到了1:66,这一比例,远远高过以往历次公选的报考比例。其中,副县级以上领导岗位竞争激烈,报考比例达到了1:54,为历次最高。从报考的范围来看,除了省内的考生外,有来自全国20个省共计103名考生参加了网上报名,其中包括北京、上海等沿海发达城市的考生。
我市一次拿出这么多重要和关键岗位,也吸引了省外不少具有正高职称或博士学历的高层次人才积极参与。据了解,仅副县级以上职位的报考中,就有433人通过了网上资格审查,研究生学历以上的达到150名,其中博士有23名。
上下联动见成效
为确保此次联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工作顺利进行,我市专门成立了“南昌市市、县区联合公开选拔领导干部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统一负责联合公选的组织实施和日常事宜。统一在电视台、电台、报纸、互联网等媒体上发布公告,统一公布职位;统一联合公选步骤,统一时间,统一宣传口径;统一召开媒体见面会,统一解释方案;统一采题、命题,统一笔试和面试,统一评卷标准、统一阅卷,统一制定公选领导干部体检办法。
同时,根据干部管理权限,市、县区分别确定公选职位,分别组织报名,分别进行资格审查,分别体检,分别考察,分别决定任命。市、县区两级统分结合不仅保证了联合公选工作的步调一致、协调统一,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共享了市、县区之间的信息、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
不拘一格选人才
为最大限度选拔优秀人才,这次公选职位呈现出数量多、分布广、设置更加合理、报名条件设定更为科学的特点。全市共拿出了3个正县级领导岗位、5个副县级领导职位、9个正科级职位和26个副科级职位。其中既有党委政府工作部门的领导职位,又有审判、监察机关的领导职位;既有人民团体的领导职位,又有事业单位的领导职位;既有党内干部的职位,又有党外干部的职位。
这次公选的报名条件和资格依据《干部任用条例》和《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暂行规定》来设定,报名资格在规定幅度内采用了最宽泛的条件,即报考副县级领导职位只须担任正科级领导职务1年以上或任职满3年的正科级非领导职务干部。这就明白无误地传达了一个信息:市委不是把公选干部当作可有可无的“点缀”,而是对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下了决心、动了真格。
公开公正利竞争
能否做到公开、公平、公正,是公选工作成败的关键。市公选办在整个公选过程实行“阳光”操作,使胜出者服众,落选者服气。比如,笔试和面试命题都是在全封闭的环境下进行。每位命题者都按规定上交了手机等通讯工具。居住的房间,事先也拆除了网络、电话等所有通讯设备。
面试时,每一职位的面试结束后,工作人员立即统计出每一位参考人员的成绩,由主考官当场公布,谁第一,谁第二,一目了然,避免了“暗箱操作”的可能性。为了让广大市民真正了解面试的过程,市公选办还选择了将所有县级职位面试工作进行全程录像。同时,承办和参与这次公开选拔的同志都以极端负责的精神恪尽职守,在报名、笔试、面试、考察的各个环节,都严格遵守干部人事工作纪律,严格按照程序办事,坚持标准和条件,真正把用好的作风选人、选作风好的人的要求落到实处,保证了选拔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公选,走上安义县人大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主任岗位的王毅莉对记者说,今年5月从报名、资格审查、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公示,这一步步走来,她感觉到越来越踏实,整个考试过程组织严密、程序公正,真正做到了公开公平,竞争择优。(刘小红 赵凯 记者 高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