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做郭孝义式的好干部在全市上下蔚然成风
郭孝义是渭南涌现出的先进模范,是渭南党员干部身边的榜样,是开展学习教育的生动教材。市委将郭孝义的家乡——韩城芝阳镇东英村确立为全市党员教育基地和党员干部廉政教育基地,将学习郭孝义精神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长期坚持的制度。截至目前,已有93个单位5000多人在“清风碑”前庄严重温了入党誓词,郭孝义先进事迹报告团在渭南及省内其他地市作报告66场次,听众达5万多人,此外,3万余张反映郭孝义先进事迹的《心碑永存》专题碟片和两万多册有关郭孝义的书籍、画册分发到各单位,大型秦腔现代戏《郭孝义》和现代眉户剧《清风碑》在各地巡回演出,使郭孝义先进事迹人人尽知,精神深入人心。在郭孝义精神的感召下,学习郭孝义、争做郭孝义式的好党员、好干部已在全市上下蔚然成风。
结合学习郭孝义精神,为了提高各级领导和党员干部在新形势、新任务下的执政能力和工作水平,培养“项目型干部,创业型队伍,发展型班子”,市委通过多种途径为领导干部解放思想和锻炼提高创造条件。6月中旬,全市一线招商部门的百余名领导和专业招商干部在西安工业大学培训中心学习招商引资、项目管理、金融、土地管理、环保等知识,市委在苏州创建的渭南首个域外干部培训基地,选派130多名县级领导干部到山东、浙江、广东等地挂职。此外还从副县级后备干部中先后选派了6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市信访局、创卫办挂任局长(主任)助理,到市商务局参与全市招商引资工作,一年来仅招商引资工作就累计上门招商33次,联系客商350余人,举办各种推介洽谈会30多场,签订招商引资合同13个,合同引资25.87亿元,签订引资协议15个,总投资10.42亿元。经过考核考察,市委提拔使用了26名表现突出的干部。
“阳光”选拔确保踏实干事德才兼备者脱颖而出
5月4日,市委常委会议室,公开选拔1名招商局局长、3名副局长面试考场,市委书记梁凤民担任主考官,11位市委常委和市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担任考官,从100多名应考者中通过笔试择优选出的30多名应考者进行激烈角逐,现场提问,现场作答,现场打分,随即确定了3名局长人选和9名副局长人选进行差额考察。
5月9日,市政府常务会议室,公开选拔华山旅游集团总公司总经理面试考场,市长徐新荣担任主考官,择优选拔出了华山管委会第一副主任兼旅游集团总公司总经理。
公开、公平、公正是社会各界对这两次公开选拔的一致评价。在干部选拔任用中,渭南市委探索出了“海推”——署名推荐——考察酝酿——票决任用——媒体公示“五步优选法”。通过公开报名、笔试、面试演讲、全委会差额投票、媒体公示等完全公开的“阳光”程序,确保把德、能、勤、绩、廉俱优者选拔上来。对在干部选拔中托关系、拉选票、营私舞弊、弄虚作假者,一经查实,是候选人的取消资格,追究相关责任,是工作人员的给予纪律处分,决不给投机者以可乘之机。
强化服务廉洁从政使得风更清气更正
以人为本、着眼促进发展与构建和谐已成为渭南市各职能部门的一致理念。这几天,临渭区“的哥”张师傅的心情特别好,在临渭交警大队组织召开的“警民座谈会”上,张师傅和一些驾驶员代表提出的“渭清路、乐天大街限速不合理”、“交通处罚延迟告知”等问题现场就得到了解决。限时办结制、首问负责制等八项制度的实施在各职能部门中掀起了一场“效能革命”,群众到机关部门办事,再也不会遇到让他们窝火烦心的“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办事效率和服务态度大为改观。4月21日,华山化工集团总经理张根锁就企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向华县县委、县政府作了反映。第二天,县委书记、县长就带领相关部门来到公司项目建设工地,现场办公解决了项目征地、供水、治安和运输环境等问题。张根锁说,党政一把手能及时走进企业问环境,听意见,解难题,共谋发展,我们把企业做大做强的信心和劲头更足了!
对于极个别本位主义严重、为了本单位利益而损害大局、侵犯群众利益的,市委、市政府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今年进一步加大了治理公路“三乱”力度,对11起公路“三乱”问题进行了公开曝光和处理。同时,继续严肃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人和事,今年共受理投诉57件,办结51件,处理11人。
廉洁从政是作风建设的基本要求。市委以保持“八个方面的优良作风”为要求,全力落实“十不准”规定,狠刹“五股歪风”。今年以来全市共接受群众来信来访、电话举报268件(次),初核案件线索78件79人,立案65件69人,结案62件66人,处分390人,移送司法机关1人,其中立、结县级干部案件1人,科级49人,挽回经济损失170万元。此外还警示提醒37人,戒勉督导38人,责令纠错3人。
在狠抓工作落实中改进作风检验作风
作风建设的核心是抓落实,工作落实是检验作风建设成效的标尺。市委、市政府通过完善考核和督察机制,实现了作风建设和抓落实两者之间的互促互动。
为了督促各项工作进度,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的考核机制推动工作落实。各单位将承担工作任务进行量化,并落实到科室和个人,将考核的“软任务”转化为“硬指标”,将定性考核和量化考核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了考核的准确度和分辨率。考核工作不再停留在年初下任务、年终看数字上。而是进一步强化了平时督查,把指标任务分解落实在平时,把月、季、半年定期督查和不定期的随机抽查、明察暗访结合起来。市上对各县(市、区)、各部门抓落实开展情况进行随机暗访,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落实不力的典型,并在市委全委会上通报,有力推动了抓落实工作。
今年3月以来,澄城县在打造百万头生猪大县工作中,选派300多名帮扶干部吃住在农家,工作在一线,截至目前协调解决问题600多件,贷款700多万元,培训1万多人次,使全县生猪存栏由23万头增长到27万多头。目前“一线工作法”在渭南各级得到普遍推行。渭南的所有市级重点项目、投资过亿元的50个建设企业、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群众信访案件等等,都有领导包联,都明确了责任实施部门和实施办结期限。在市级领导的带动下,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督促一级干的格局已在全市形成。蒲城县制定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方案、一抓到底的“五个一”工作机制。白水县32名县级领导和32个部门分别包联30家企业单位,对企业实行“保姆式”服务。 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为渭南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精神动力,全市各项工作正在顺利推进,475万亩小麦、油菜夏田作物喜获丰收,畜牧业产值增幅近40%,新增果业面积10万亩,水果总面积突破200万亩以上。截至5月底,全市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22个,合同引资275.4亿元。全市112个重点项目开工在建96个,累计完成投资56.5亿元。95个前期项目扎实推进,部分已进入开工前的准备阶段。总投资20多亿元的“十大民生工程”实施顺利,不少群众已深受其惠。(本报记者 王忠杰 通讯员 祖亮 兰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