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临沂蒙阴县局(分公司)原财务科副科长莫冬雪被提拔到临沂市局(有限公司)审计科挂职任副科长,她十分珍惜这次挂职锻炼的机会。“我一定更加努力学习、积极探索,使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在一篇学习体会中,莫冬雪这样写道。而这只是临沂市局(有限公司)积极创新用人机制的一个缩影。
去年以来,临沂市局(有限公司)新一届党委坚持以人为本,立足实际,在全市系统确立了“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成就每一名员工”的企业发展理念,在认真践行“两个至上”行业共同价值观的同时,尽最大可能为员工提供一个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积极拓展员工的发展空间,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储备人才。
创新机制选人才
在人才选拔方式上,临沂市局(有限公司)采用“两推(单位推荐、现场推荐)两试(笔试、面试)”的办法,在全市系统公开选拔了25名副科级领导职务后备干部。他们还以“树标杆、立榜样”为指导思想,在合理设定人才选拔标准的基础上,严格考察,最终使直属单位中的14名优秀中层干部走上副科级领导岗位,并聘任了13名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为充分发挥聘用员工的作用,临沂市局(有限公司)在人才选拔任用工作中把聘用员工与正式职工同等对待,目前已有1名聘用员工走上市局(有限公司)副科级领导岗位、37名聘用员工走上各直属单位的中层管理岗位。对于竞争上岗进入市局(有限公司)机关的人员,一律实行“凡进必考、借调使用、考察调入”的办法,先借调使用一年,经考核合格后方可正式调入。临沂市局(有限公司)下属单位荣华大酒店的聘用员工较多,财务部原经理姚开云便是其中之一,她从事了多年财务工作,在酒店的财务管理工作中一直发挥骨干作用。在此次选拔工作中,姚开云凭借扎实的业务能力和突出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晋升为荣华大酒店副总经理。
此外,临沂市局(有限公司)坚持民主推荐与竞争上岗相结合、公开选拔与组织考察相结合、组织评价与工作绩效相结合、严格标准与破格提拔相结合,创新性地对组织考察情况进行量化打分。通过对组织考察范围内的有关人员采取立体式、多角度、全方位的考核评价办法,从7个指标分层次进行测算和综合排名,切实做到了不拘一格选人才。在用人方式上,他们采取了任用实职、交流任职、岗位轮换、挂职锻炼、推荐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等措施,进一步拓宽了干部职工的晋升通道。此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时间长、规模大、涉及面广、创新点多,开创了临沂烟草的多个“第一”:第一次公开选拔任用副科级干部、第一次允许聘用员工参与副科级干部选拔、第一次有聘用员工担任副科级领导职务等,充分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在广大干部职工中引起了较大反响。
技术人才挑大梁
一个优秀的企业必然有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作支撑。今年1月,临沂市局(有限公司)被省局(公司)确定为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试点单位后,他们以此为契机,积极抓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并将其作为尊重人才、提高创新能力、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举措之一。
围绕专业技术职务聘任试点工作,临沂市局(有限公司)成立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领导组,逐步将试点范围从农艺师扩展到了全部技术职务系列,并将其纳入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工作中统一组织实施。在广泛调查摸底、深入分析论证的基础上,他们几易其稿,出台了《临沂市烟草专卖局(有限公司)首次中级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聘任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岗位设置、岗位职责、资格条件、程序步骤、聘后管理等,并通过报名、笔试、述职答辩、成绩公示等一系列程序,最终聘任了13名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其中农艺师7名、经济师4名、会计师2名,进一步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工作的顺利开展。
作为全市系统的技术带头人之一,费县县局(分公司)农艺师裴军在大家眼里一直是一个吃苦耐劳、能与烟农打成一片的人。从每年年底的烟田规划,到第二年的烟田起垄、施肥、育苗、移栽、大田管理、采收烘烤等,他一直扑在生产第一线,与广大烟农进行着“零距离”的接触。谈到烟叶生产技术问题时,裴军那因常年奔波在生产一线而被晒得黝黑的脸上泛起了朴实的笑容:“现在,烟叶种植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出现需要我们及时进行推广。我们苦点累点没关系,为广大烟农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大力推进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积极创新用人机制,临沂烟草科级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都得到了较大改善和优化,并初步形成了正确的用人导向。他们提出:“是雄鹰就给你一片蓝天,是骏马就给你一片草原”,为“成就每一名员工”创建多种发展途径,营造出尊重、关心、理解、信任人才的浓厚氛围,全市系统形成了风正气顺、人心思进、干事创业、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力促进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编后
“打造高素质员工队伍系列报道”到今天就暂时告一段落了。
近几年,面对新阶段、新形势、新任务,在国家局和省局(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全省局(公司)系统各单位深入分析当前行业改革和发展的形势,立足实际,在企业内部进行了一系列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在用人机制和体制建设等方面积极进行创新,为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人力基础。在这样良好的发展氛围中,我们期待有更多的人才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