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新闻

加强中青年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之我见

[阅读: 次] 丽水日报  [字体: ]

加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特别是培养选拔胜任重要岗位的年轻干部,是一项关系党和国家事业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目前,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工作已取得明显成效,也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干部工作中还存在着重选拔任用、轻监督管理,重近期需要、轻长远培养,重数量、轻整体素质的现象;二是人才培养缺少科学合理的安排,存在着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层次感和针对性不强的现象;三是培养选拔的制度不健全,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的选拔、培养、管理和使用制度。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在认真思考之后认为:

一是要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培养选拔优秀中青年干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中青年干部作为党的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后备人才,其培养选拔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各级组织部门要自觉从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中青年干部培养选拔的重要意义,把加强中青年干部培养选拔工作作为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环节来抓。

二是要不断优化外部环境,让中青年干部最大限度地发挥潜能,施展聪明才智。要加大干部竞争上岗与公开选拔的工作力度,注重发现和大胆使用优秀年轻干部;要打破论资排辈、求全责备的陈腐观念,选拔年轻干部应该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力而不唯资历,做到人不误职,职不屈人;要及时为优秀年轻干部“搭梯子”,实现“小步快跑”;要重视培养锻炼优秀年轻女干部、党外干部和少数民族干部,使干部队伍形成合理的年龄、性别和知识、专业结构。同时关心爱护年轻干部,在指出存在不足的同时,肯定成绩,保护工作热情,鼓励他们放下包袱再创佳绩。

三是要立足实际和工作需要,制定科学合理、操作性强的培养选拔规划。从根本上讲,地方各项事业的发展需求,就是干部培养选拔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因此,要从事业发展的高度出发,紧密结合干部队伍的现状,确定中青年干部近、中、远期规划,着力形成年龄梯次合理、专业结构合理、性别和知识结构合理、综合素质较强的干部队伍,避免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要把选拔人才的触角伸展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角落,打破行业、区域、所有制以及身份、资历、职业、文凭界限,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选人渠道,使各类人才充分涌现。

四是要坚持与时俱进和分层培养,不断改进培养方式和拓宽培养渠道。结合中青年干部的特点,在明确培养目标的基础上,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对年轻后备干部进行培养教育,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制定出具体的、针对性很强的培训计划,对即将走上领导岗位的年轻后备干部进行岗位培训和相关业务培训,使他们胜任工作岗位;对缺乏基层工作经历的年轻干部下派基层锻炼,提高与民沟通、处理基层事务的能力;对理论功底比较薄弱的年轻干部进行较系统的理论知识培训,提高政治素养和理论水平;对欠缺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实践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抽调到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去工作,提高其破解难题、操作到位的能力等。

五是要加强管理,完善制度,为中青年干部培养选拔提供机制保障。一是完善结对帮带制度,挑选德才兼备的业务骨干担任“导师”,组建“1+1”或“1+2”帮带对子,开展传、帮、带活动,促进年轻同志健康成长。二是完善管理机制,坚持年轻干部的动态管理,注重在实践中考察干部。把平时管理与年度目标考核结合起来,用激励机制促进青年干部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增长才干。三是建立监督约束机制,增强年轻干部廉洁自律的自觉性。对新提拔起来的年轻干部,一律实行试用制,试用期间按同岗位干部对待。试用一年合格的确定职务,不合格的退回原岗位。对试用合格上岗后的年轻干部,组织部与纪委、监察局等部门要一起进行跟踪考察,对工作、作风等方面有问题的及时进行诫勉谈话,指出不足,分析原因,限期改正。

(胡志宝)


2007-09-16
录入:admin

评论 】 【 推荐 】 【 打印
上一篇:干部队伍显生机——我国干部队伍建设取得新进展
下一篇:坚持统筹兼顾 促进和谐发展
相关新闻
本文评论
发表评论


点评: 字数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